是全球化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板块,大陆进口,美日韩欧出口,看上去和谐又共赢。而2018年以后,半导体全球化产业格局突生变数,原来的“比较优势为重,效率为先”朝着“产能本土化、供应链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第一”的方向改变。这种产业格局的变化,对中国大陆半导体带来了什么影响?本文将从8个维度的数据和案例,尝试分析国内半导体产业正在发生的改变。
宁南山老师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从2018年-2021年这4年我国半导体产业增加了大约20万个就业机会。而我国从2000年出台“18号文”后,一直到2018年,这快20年间的半导体从业人数也就是45万人左右。也就是说4年的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量,相当于过去接近10年的人员增量。
在2018年以前,国内出台专项集成电路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并且有明确集成电路产业规划目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只有6个,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b体育、湖北、安徽、浙江。而据芯思想统计,到2021年,把集成电路写进“十四五”规划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8个,相当于国内一半数量以上的省级区域都把集成电路作为重点方向(国内总共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2018年以前的数量增加3倍。
据云岫资本统计,从2014年大基金设立到2020年,总共有1527个企业获得融资。在这其中仅2018年-2020年,国内资本市场上就有961个半导体公司获得融资,可以看出近4年获得融资的半导体企业数量占据了接近2/3。
2018-2019年中兴华为相继被禁,当时发现国内在桌面CPU、GPU、FPGA、AD/DA、滤波器、隔离和时钟芯片、高速接口、企业级SSD、数字全流程EDA等产品领域,以及在前道量测机台、离子注入机、半导体用四探针等关键设备领域都是缺失的或者非常薄弱的。而美国的打压,是面向大陆代工b体育、设计、下游整机全产业链的,直接倒逼了中国大陆半导体全产业链被迫快速推动自主可控的进程。在没有技术储备的领域完成从0-1的突破,在技术薄弱的领域争取高端化高质量的提升。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在所有关键产品大类上已经几乎全面覆盖,并且大部分主要产品上都有超过10家企业在竞争。
2017年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是37652家,到2020年底这个数据翻了一倍多到69235,四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超过30。2010-2017年国内花了7年时间才拥有3万家集成电路企业半导体。而由于中美博弈倒逼产生的内循环战略,直接推动了科创板的设立,资本入局带来的造富效应,相当于为整个行业加入了催化剂。根据信达电子数据,2017年我国半导体及元件行业企业38家,总市值4464亿。而到2021年我国半导体及元件行业共有77家企业已上市,总市值共计26426亿元,3年多时间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增长迅猛。
近年来半导体行业受压制,在传统技术路径上加速追赶的同时,国内也在积极布局新技术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被提到了极高的地位,也看到了原始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一点从ISSCC会议录用中国大陆论文的数量上能明显看出来。2017年这个会议一共收录全球208篇论文,而大陆只有一篇论文被录用,还是来自北京ADI。而2020、2021年,大陆+港澳入选ISSCC的论文总数分别达到了23篇和22篇,创造了历年之最半导体。
2018年以前我国在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上年度最高新增投资额不到800亿元。而据芯思想的统计,截止2021年第二季度末在建未完工、开工建设或签约的12英寸晶圆制造线亿元,三四年间增长了超过7倍。
美国打压中国之前,国内无论是消费类还是工业类整机品牌厂商是为了确保产品性能安全,以“保险原则”采购大量海外芯片,现在国内整机厂商依然是“保险原则”,只是变成了确保供应链安全,基本都会主动跟国内芯片企业接触,优先验证国内产品。这次疫情期间,尤其加速了这种国内整机和芯片企业相互深入合作的进程。另外国内目前有不下30家下游整机和系统厂商以自研或者通过投资的方式进入芯片行业,一方面是行业趋势使然,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打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整机企业看待供应链的重要程度。
全球化格局被迫改变后,我们切实看到了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诸多影响。但目前这些变化更多是数量上的变化,产业整体“跃升”还需时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过于狂欢式的发展氛围可能会导致产业过度分散化,无法聚焦攻坚克难,也会产生内耗和资源浪费。半导体行业始终是一个需要耐心,需要定力,需要坚持的行业,要用跑马拉松,坐冷板凳的心态去看待它的发展。
朱晶,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兼任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从人脸认证,到近红外光谱的消费级应用,创迈思trinamiX重新定义了一切可能
Copyright © 2012-2023 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