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仪研究院”)的一间实验室里,一个高高瘦瘦的白色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魏化,一位穿着全套白色防静电服、时常埋头在工位上深入研究电路板的航天硬件工程师,1999年出生。
怀揣着逐梦星海的远大理想,魏化像一个探索者,在这个充满科技氛围的研究院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一步步将梦想变为现实。
魏化是甘肃人,在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学习时,便对航空航天产生了浓厚兴趣。本科毕业后,魏化来到位于长沙的天仪研究院,迅速融入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并展现出了出色的专业能力。
“在学校里,我的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是电磁场。”魏化告诉记者,“我在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肯定需要付诸实践,而通过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卫星研究的内容,这是非常珍贵的。”
一颗卫星在发射并投入运用之前,硬件部分的设计、调整和测试是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而魏化在实验室里主要做的就是这些。记者见到魏化时电路板,他拿着不同的线缆正在对一块电路板进行测试,进入工作状态的他,眼神中闪烁着对技术的热爱与专注。经过一番仔细检查,他找出了问题所在,并熟练地进行了修复。
魏化深知,每一块电路板都承载着卫星的重要功能,任何一点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卫星系统的故障。“一颗卫星发射前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来调整bug。”他告诉记者,因此他总是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知识,以确保自己能够胜任这项高精尖的工作。
“我喜欢长沙这个城市,在这里我不仅能实现我的航天梦想,更吸引我的是这里的城市气质与氛围。”除了工作之外,魏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一名北方人,但感觉与长沙非常“合得来”。
对于魏化来说,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次新的探索。“团队里的各位前辈都非常专业,我经常会学习到一些之前没用到过的芯片,并且私下我也会查很多资料,学习更高效便捷的电路设计。”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魏化乐此不疲。
在很多人眼中,埋在实验室工作是枯燥无味的,对此,魏化表示,过程也许煎熬,但成功之后的喜悦却无与伦比。
魏化入职天仪研究院半年时,B站UP主“影视飓风”发布了一期视频《我们买了一颗国产卫星》,内容为其与Insta360公司共同出资定制了一颗微波炉大小的卫星,由长沙天仪研究院研发制造,并于去年1月成功发射升空,并且在互联网上进行了长时间的“刷屏”。
该视频通过精致的剪辑与宣传,以及“搭载梦想”的公益主题,一时间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而长沙天仪研究院也出现在了更多人的眼前。“虽然没有参与到b体育项目中,但是当我刷到这个视频时b体育,我也无比开心。”魏化表示,“看到我们做出来的卫星能被这么多人看到,能做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觉得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伟大了起来。”
“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能带领一个团队,负责一颗卫星所有电子学的工作,亲眼看着它成功发射到太空。”魏化说,“很多男生从小都会有一个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如果我真的做到这一步了,无法想象梦想成真的我会有多么开心。”
“也许每天埋头在实验室里的我,会全程陪同这一颗卫星回到位于我老家——甘肃的发射场,看到承载它的火箭发射,将它送到太空。”魏化说。
在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峰眼中,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显得尤为重要:“航天事业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代人的事,航天事业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不断地努力。尤其是商业航天,更需要青年去开拓创新。”
据杨峰介绍,天仪研究院从成立之初就非常关注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储备,除了核心主创之外,几乎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其中还有很多像魏化这样的应届毕业生加入天仪,我们也慢慢地看到了青年航天人的力量,他们敢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赛道创新、应用创新。”杨峰说。
从天仪研究院的第一颗卫星“潇湘一号”开始,天仪研究院到现在已经完成了18次太空任务,发射了30颗卫星,还取得近百项发明专利,完成重大空间科研突破,卫星成果多次登上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并成功发射中国首批商业SAR卫星电路板,助力全球应急与安全体系建设。
在天仪研究院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团队里,魏化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和归属感。他与团队成员们共同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着青春和智慧。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魏化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未来,也定将更加精彩b体育。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航天,让青年擎起航天事业的旗帜。”杨峰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12-2023 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