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扬子厅里,第五届集成电路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召开。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主任时龙兴参加。
此次高峰论坛通过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聚焦产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集成电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
据了解,在集成电路领域,新区先后出台了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人才安居等一系列支持政策,联合南京大学等7所高校成立“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南京)人才培养联盟”,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学院,累计吸引集成电路相关从业人员2万余人;成立了全国首创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成立产教融合的开放平台。同时,新区充分发挥硅谷等6家海外创新中心、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ARM中国创新教育中心人才招引和培育功能,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江北新区因创新而生,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b体育。新区始终坚持以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为首要,引进并培育了一批站在‘两城一中心’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产业化能力的领军人才。” 陈潺嵋表示。
时龙兴带来专题报告《聚焦产业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他介绍,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与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NICT)作为专业的产业服务平台,聚焦产业人才、创新驱动、生态打造,助推南京江北新区“芯片之城”解决 “三个一公里”,即产业人才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生态打造最后一公里。在产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以NICT为主体,围绕四项工作,取得五项成效。在产业人才的培养中,聚焦创新需求、协同产学共育、培养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人才,引进并输出高端智力资源。
活动现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下一步,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将与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同时为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提供就业、人才交流、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创业项目孵化落地等一站式深度服务,并探索开展集成电路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此外,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芯华章、芯原股份、中软国际、路科验视、E创中心、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校、企业和创新平台也将就大学生竞赛电路知识、系统课程打造、技术研讨活动等人才培养活动方面与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紧密协作,共同推进产教融合育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1集成电路培训基地暑期学校在活动中启动,基地将联合国内外行业头部高校和企业,邀请行业技术专家、教授开展讲座、授课、全程项目指导和面对面交流,将行业最新技术/研发平台培训以及企业实际项目实训相结合,培养创新型IC设计人才,有创新思维、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EDA专业人才和兼具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的嵌入式FPGA人才。
“X行动”二期项目也同步启动,这是自2020年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携手芯华章,共同打造阶梯式实训课程项目的“升级版”,双方将围绕企业发展需求,不断升级优化,通过联合系列技术研讨和EDA设计精英挑战赛,共建EDA技术新生态,持续培育适配的EDA产业人才。
论坛还邀请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专家、企业专家带来精彩的主题分享,共同探讨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经验与感悟。
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对于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行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更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同时,产业技术迅速更迭,需要员工持续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来更新知识以适应发展要求,需要一个衔接政府、高校、企业以及推进产教融合的开放平台。
集成电路行业成为信息产业基石仅60余年,行业呈现产品更新换代快、知识交融并持续更新、研发投入大等特点。在集成电路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可以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等方面着手。
半导体产业链长且需要长期培育,目前国内半导体人才呈现数量缺口大b体育、分布过于分散、高端人才稀缺、人才以流向设计专业为主等问题电路知识。我认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企业要担起培养集成电路新人的社会责任。
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课程。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组织和人群,进行差异化人才培养十分重要。b体育
Copyright © 2012-2023 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