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有限公司欢迎您!

b体育大学电电路板路知识点总结(合集7篇)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10-13 10:48:31    浏览量:

  由于电学内容具有实验多、公式多、规律多、概念多、知识容量大及比较复杂的电路图连接等特点,使得大多数初中学生认为学习电学知识最为困难,也比较枯燥无味。因而,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点可以帮助搞好电学知识的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电学知识的学习同样如此。要学好电学知识,学生不仅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善于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系统联系,更要严格牢记基本知识点。详细地概括来说,重点的电学知识点主要有一个方法,即控制变量法;三个基本实验,即伏安法测功率、伏安法测电阻、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两种测量仪表即电压表和电流表;三个规律,包括并联电路当中的电阻、电压以及电流等各个特点,还包括串联电路的电阻、电压以及电流等各个特点,欧姆定律;五个概念,即电功率、电功、电阻、电压、电流。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的时候学会思考“应该怎样才能准确地定义这些概念?”“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该概念有什么重要作用?”“与之相近的概念有哪些?”“有什么样的物理量单位?”“换算关系如何?”“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等问题。

  针对这些规律,学生要注重理解各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或关系。比如:“这些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与成立条件是什么?”“电源如何与正负接线柱相连接?”“被测电路与测量仪器之间是并联还是串联?”“该电表有几个量程?”“是否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两极?如何读数?如何选取?”等问题。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应当熟练地掌握每一个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归纳,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记录,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器材的选择道理、滑动变阻器和开关的使用规则和作用,电表量程的读数方法与选择、实物图连接、电路图、原理,等等。除上述内容外,学生还要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家庭电路、感应电流、电磁感应、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磁感线、磁场、磁极、磁化、磁体和磁性、电流的效应、摩擦起电、负电荷和正电荷。针对上述知识,学生不仅要能识记,还要能对有关简单的电学问题和物理现象进行解释。教师应当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最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基础知识点。

  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吃一堑,长一智”,不仅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想总结出解题的规律所在,就应该不断地总结产生错误的缘由。学生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积累解题方法,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提升学习成绩。比如,学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获得以下有关解题的技巧、方法:1.识别并、串联电路的技巧,尾尾相接、首首相连,由于电路是串联在各元器件之间的,因而是串联电路;而并联电路是指在电路的汇流点与分流点之间首尾是并列连接的,并且元件之间、多条电流路径能互不影响的独立工作的电路。2.有技巧地选择公式电路板。由于并不使用原始的公式P=UI和W=UIt来计算电功率及电功,所以可根据电流处处相等的串联电路原则使用公式P=I2R和W=I2Rt开展解题,并在并联电路中,电压是相等的,可以选用公式更加便捷、迅速地解题。3.有技巧地选择计算单位。比如:“220 V 40 W”的灯泡能在1kW/h的电能下正常工作多久?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思路,则首先要将1kW/h转换成为焦耳,其次按照公式P=W/t带入相应的单位与数据,最终计算出结果。很明显这样做不但容易出错,而且计算量比较大。但是倘若把40 W转换成0.04千瓦之后带入公式中加以计算便会简单许多。可见有效地选择解答方式会让你在计算中事半功倍。4.有技巧地解答电学综合计算题。在每年的中考物理中,电学综合计算题往往成为各省市的试卷压轴题,因而广大中考考生往往愁煞不已。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化的步骤训练来解题:第一,为标出待求量及已知量按题意画出电路简图;第二,在滑动变阻器被移至某个地方时,在开关发生闭合或者断开的条件下,对各工作用电器的连接方式进行及时判断。第三,按照上述分析,有效结合电功率、电功的变形公式及原始公式、并串联电路的电功率、电功、分压或分流、电阻、电压、电流等特点,并以电路中的不变量作为关键点,最后建立方程组或方程来解答问题。

  当然并不只是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搞好物理电学知识,要想全面地提升学生解决电学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归纳,不断地进行巧妙指导。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但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学生的负担实际上还是很重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习惯了“白天上课,晚上作业”的时间安排。学生常常是作业还未完成,晚自习就结束了,而教师呢?常在感叹,“都讲好几次的题目,学生又忘记了!”于是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学生在高一时会做的题目到了高三反而不会了,教师的教学从起点刚到终点接着又回到了起点的原地踏步。这样的教学是效率极低的教学,不断地重复让师生身心疲惫且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才能让学生方便有效地进行复习呢?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教会学生对知识的巧妙总结,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校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和场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点的总结是十分重要的。

  本题在讲解了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关系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若波向左传播,则波峰左侧的质点向上(+y),波峰右侧的质点向下(-y);若波向右传播(如图2),则波峰右侧的质点向上(+y),则波峰左侧的质点向下(-y),于是结合图形,做以下总结:左传左上,右传右上。

  【例2】一个未知电阻Rx无法估计其电阻值,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各测量一次,如图2所示,按甲图测得数据是3.0V、3.0mA,按乙图测得数据是2.9V、4.0mA,由此可知按

  对于图甲,是内接法测电阻的电路,因为R测=■=■=R+RA>

  R当被测电阻远大于电流表的内阻时,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不明显,被测电阻的测量值就更接近真实值。用内接法测量误差更小。对于乙电路是外接法测电阻的电路图,R测=■=■=R并

  【例3】在讲授孤立的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形状时,对于正点电荷电场线在空间呈发散状。距电荷距离相等的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同,对于负点电荷电场线在空间呈会聚状。距电荷距离相等的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同。

  教师在黑板上边画图,边用形象语言总结:正点电荷――光茫四射;负点电荷――万箭穿心。

  【例4】如图4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放置的斜面AB的下端与光滑圆轨道BCD的B端相切,圆弧面的半径为R,圆心O与PC在同一水平线上,∠EOB=θ现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斜面上的P点无初速滑下,已知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本题是考查学生运用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使用中要优于牛顿运动定律。教学上要求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和物理意义,熟练掌握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运用动能定理解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选对象,定状态,分析力,求总功,不要忘,末减初,这简短的十八个字,不仅给学生总结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而且还指出了运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的地方。

  【例5】A、B、C是三个不同规格的灯泡,按图5所示方式连接恰好能正常发光,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则三个灯亮度和变阻器的电压变化是( )

  这个题目学生解题的思路通常是这样的:P向左移动――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A灯变亮,接着对于B、C两灯的亮度变化则就出现了错误的思路:因为P向左移动,灯B和灯C并联后的电阻变小,而总电流又变大,根据欧姆定律U=IR,I变大,R变小,两者的乘积如何变化将无法判断。即使判断出来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变小,也无法判断B灯的亮度变化,因为由欧姆定律I=U/R,电灯B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的电阻变小,而它们两端的电压也变小,变小除以变小,结果没办法判断。其实正确的思路是:P向左移动――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A灯变亮――电源的内电压变大(因为内阻不变,电流变大),电灯A的电压变大――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就变小(E=U内+UA+U并),――通过灯C的电流就变小――通过灯B的电流就变大(I=IB+IC)――A、B灯比原来亮,C灯变暗。为了让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师可用以下方法进行总结:先总后分,再看不变,后看变中不变,最后求变。先总后分就是先判断总电阻和总电流的变化,再看不变,也就是将电路分成内电路和外电路两部分,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是外电路的电阻在变化,内电路的电阻不变,所以先判断内电压的变化(变大)――路端电压变小,后看变中不变,就是外电路的电阻虽然在变,但是外电路可以看成是电灯A和并联电路串联而成,变化的是并联电路,电灯A的电阻没有变,所以要先分析不变部分――电灯A的电压变化――变大,又因为路端电压变小,所以推出并联支路两端的电压变小,通过分析,并联电路的电阻变化,但电灯C这条支路的电阻是不变的,所以接着要先分析电灯C的电流变化(变小,因为电压变小,电阻不变)――所以电灯B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电流变大,电灯B和滑动变阻器串联这条支路的电阻虽然变小,但电灯B的电阻不变,所以接着是先分析电灯B的电压(变大),最后分析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因为电灯B和滑动变阻器串联这条支路两端电压变小,电灯B的电压变大,所以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变小。学生学会电路分析后,最终还可给学生总结:串反并同。也就是与变阻器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电流变化与变阻器电阻变化相反,与变阻器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电流变化与变阻器电阻变化相同。电灯B与变阻器串联,当变阻器电阻变小时,电灯B的电流就变大,电灯BA与变阻器间接串联,当变阻器电阻变小时,电灯A的电流也变大,符合“串反”,电灯C与变阻器并联,当变阻器电阻变小时,电灯C的电流就变小,符合“并同”,利用这样的总结归纳,让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层层推进,不断提高。

  游标卡尺的读数在高中的仪器读数中是比较难的,学生现在会了,过几天又不会了,在高三的模拟高式中,不断的考试,不断的出错,反反复复,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教会学生读数后,笔者用了以下方法总结:一看游标(尺)有几格,二看游标的零刻度位于主尺的哪一刻度线后,三看游标的哪一刻度位于主尺的刻度线对齐。比如左图中:一看游标(尺)有10格,所以精确度――0.1mm,二看游标的零刻度位于主尺85mm的刻度线mm。在右图中:一看游标(尺)有20格,所以精确度―0.05mm,二看游标的零刻度位于主尺68mm的刻度线mm。用一、二、三简洁的总结了游标卡尺的读数的方法,突破了难点。

  在学习了“天体运动”这一单元后,用“一、二、三、四”四个字来总结这一单元,一,就是一个模型――圆周运动模型;二,就是两条公式――第一条是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F万=m■= mω2r= m■r,第二条公式是黄金代换――g=■,三,就是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四,就是常见的四种星――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多星(双星,三星),黑洞。

  又如在学习了交变电流后,只用“二面四值”四个字来总结本章的知识。二面――中性面、最大值面;四值――最大值、瞬时值、有效值、平均值。

  其实这样的总结在教科书中也有,在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一节中,课本对电感线圈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总结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对电容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总结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归纳总结并不是学习的目的,是学习物理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归纳总结的目的是疏通知识脉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程序化,以便使用时能顺利提取,如果只学习不总结,就像渔夫只到处撒网,而从不收网,只有付出而没收获。教材是由知识结构不同的模块组成的,又是一个内部有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让学生学过的零碎的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方便记忆和复习,使学生学一点懂一面,学一面懂一片,既减轻了负担,又增强了效果。

  [1] 梁 旭.认知物理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 袁守华.物理解题思维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电工基础”重点分析的电路有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采用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上三大模块.再将三大模块加以细化.我们知道:直流电路是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它分为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两种.简单直流电路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混联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电压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叠加原理等方法来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主要是确定电阻、电容、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数值关系,相位关系及功率,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是由三相电源供电的正弦交流电路.需要掌握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特别是负载作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把各个条理的知识体系,进一步纵横联系,将不同的知识体系经过移动,扩展为专题讲座,形成一个个知识版块,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达到知其所以然的能力目标.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长期记忆,使一条条知识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面.这样模块结构使教材由厚变薄,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加清晰,更加容易复习,也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后,应指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串连,通过点的互动使之连接成线.将每个零散的知识点串为一个整体,一定要前后联系,碰到与前面的模块有类似的知识点和方法时,一定要前后联系起来,找出不同点、共同点,反复练习反复理解记忆,这样可使学生分散记忆,灵活分析,综合运用.

  比如,复习复杂直流电路中,可以举例并试用七种不同的求解分析方法求解.即: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戴维宁定理、节点电位法、叠加原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法等.这几种方法看似独立,相互联系不大,通过求解具体电路找出它们解题思路异同.例如,求解各支路电流时用支路电流法较容易解决,当电路内网孔数目不多(2个为宜)的条件下,用回路电流法求解较方便;求解某一支路电流用戴维宁定理或诺顿定理求解

  ;当电路中只有2个节点的条件下,用节点电位法求解很容易掌握……通过分析比较各自优缺点,从而得出它们不同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加深他们的记忆,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次复习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本章知识点进行正确的归纳总结,找出本章学习主线,明确重点、难点,画出知识结构图,使学生能有的放矢.要能进行有效的归纳,必须对公式、概念和定理有所理解掌握,还要将其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能将公式、概念和定理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这样才算是对知识真正的吸收.有了公式、概念和定理等基础知识,在平时的做题中就可总结相类似的题,归纳出解决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将这些问题目一一归类,再比较,自然而然就会找到其中的特点,从而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方式.例如,第五、六章的内容,可总结为——磁与电磁的两手定则,是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三个定律是指磁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两手定则及三个定律是学习电磁学的基础,也是学习交流电流电路的基本条件.明确左手定则是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依据,右手定则是判断导体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依据.楞次定律是判断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依据、电磁感应定律是确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依据,关于左右手定则亦可总结为:左电右发.即左手是电动机,由电产生力,右手是发电机,产生的是电流.这样总结概括,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其知识都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的.如果教师仅满足于纸上谈兵,或搞一些题海战术,学生虽有的强行记忆下来,分析解题的思路,但学生可能还是一头雾水,过几天又会忘掉.因为他没有相应的感性认识,无法和生产实际相联系,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了.有的教师认为高考班,时间太紧,实验会耽误学生的时间,对口高考也不考实验题,白白浪费时间.其实如果在高三复习时,能够在复习理论的进度中设计一些简明的实验,加以演示,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再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牢固化.而且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适当利用讨论、练习等方法.活动中,我们去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张学生多提问题,注重教学中的讨论,让学生积极学习.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一般具有猎奇心理.生活中常出现、自己又不能理解的问题,经过老师适当引导后,往往会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去挖掘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寻找相关课题的例题探究,使之有新鲜感.

  总之,在对口单招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从职校生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好其特点,使其掌握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电力电子技术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综合性技术和学科,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随着新材料、电路理论、数字控制理论和节能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得以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已遍及工业、交通、通讯、电力、航天、航空、航海等各个领域,亦成为工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等学科的专业课程。

  在电力电子技术快速发展、教学条件不断健全的现状下,仅依赖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为此,各个高校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和具体情况进行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文献[1]、[2]结合工程技术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文献[3]、[4]对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献[5]~[7]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往往只针对教学环节的某个方面进行,并且绝大多数是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引进多媒体或加强实践环节而展开。

  本文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响应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号召,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探讨以工程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型教学模式的电力电子教学新思路。

  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电力电子器件、四类基本变流电路、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技术、软开关技术和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变速永磁发电系统在风力发电、内燃机发电等领域应用广泛,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绝大多数教学内容。本文选取小型变速永磁发电系统实际工程作为主线,串联课程知识。所选变速永磁发电机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变速永磁发电系统由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构成。主电路由永磁发电机组和变流电路构成。正常工作时,内燃机带动永磁发电机发出幅值频率变化的交流电,经整流电路后变成直流电,由直流升压电路将电压变换至350V,由逆变电路产生220V、50Hz的交流电输出给负载。辅助电路由双向升降压变换电路构成,可将350V的直流电压变换成30V的低压,给28V的储能电池充电;在需要时也可以将储能电池中的电能通过升压补充到直流高压中,改善供电性能。由图1可以看出,所选工程实例涉及知识涵盖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整流变换、直流变换、逆变、软开关技术及相应的工程应用知识,完全可作为工程案例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再补充个别支线工程案例即可构建完备的基于工程实例的电力电子教学实例。

  当前高校的两个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将两者合理的结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既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科研课题和科研人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督促学生完成学习、分析、总结和实践的学习过程。通过加大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为实际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1.课堂讲授。教师对新知识的课堂讲授采用引导方式:(1)首先采用工程案例视频展示知识点在实践工程中的应用,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感性的认识;(2)通过教学课件对知识点的知识架构进行讲解b体育,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框架;(3)结合工程案例,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示范性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在工程中的应用能力;(4)针对知识点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变速永磁发电机组整流部分的实例展示,引出整流电路的常见类型和特点,对单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斩控整流电路典型工况的分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方式对其余类型整流电路进行学习、分析和总结。

  2.课堂讨论。学生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对基本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理论分析和借助软件仿真手段,在给定工程背景下进行相近电路的性能分析、对比,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区分相近知识点。如针对变速永磁发电机的整流部分,分别采用各种典型整流电路来实现相同的技术指标,并从波形、数值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各类整流电路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在设定教学节点处,指导学生按组进行阶段性学习总结,并进行课堂讨论,通过书面报告或课堂总结汇报形式,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3.基础验证实验。通过课内小实验和虚拟实验平台,如在课堂通过专用教学演示设备对不同整流电路进行实验演示和分析讲解,从而实现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验证,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奠定基础。

  4.设计实验。在阶段性学习结束后,教师根据实际科研项目,设定相关题目,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提供解决方案的设计与验证,其目的是让学生借助于电力电子技术知识对实际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模拟设计,训练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查阅科技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实验综合性强,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一般通过团队形式完成,通过需求分析、理论计算、原理设计、仿真验证和设计实现等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中等专业学校的《电子线路》学科具有知识点分散、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分析方法较难掌握等特点,再加上学生基础普遍不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不思考并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增强《电子线路》的教学效果,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形象化的教学、善于总结和“三步法”。

  《电子线路》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显得很抽象,如何把抽象的东西讲明白,需要动一番脑筋。在教学过程中,常会有一些枯燥的、难理解的概念,这时可运用生活中或自然现象中的类似现象来类比,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在数字电路的教学中,逻辑符号多不容易记忆,于是我进行了较为形象的讲授,如门逻辑符号的记忆,大于等于一个1出1。非门逻辑符号的记忆,1出0。同或门和异或的表达容易混淆,因此我研究同或门表达式的特点,从“同”出发,里面外面都是圆(里面的点也看成圆),这样可以区别同或门异或门。

  又如半导体材料中存在两类载流子——电子和空穴b体育,空穴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演唱会上,将每个座位上的观众看成一个价电子,被束缚在座位上,突然,前排一位观众因某种原因离开座位跑出教室,这个观众就成了一个自由电子,并且他的座位就空了出来,而后排的观众为了更好地观看,依次向前移动一个座位,空的座位最终移到了最后排。因此观众向前排移动可以等价看成空的座位向后移动,利用这个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穴真正的物理意义,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实验法和仿真形式来教学。

  《电子线路》的知识点比较散,容易遗忘,梳理知识点并加以总结是非常必要的,对《电子线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关键的是要紧紧抓住书本上的各个知识点,不仅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的本意,还要让学生知道它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理解,牢固掌握。

  前一阵子,一位化学老师将一位著名歌手的曲子用一些化学概念重新写了词,非常好,对学生很有帮助。于是我在教学上也总结了一些规律,用朗朗上口的语言总结了一下,比如在反馈类型判别的教学上,我总结出:一点出为压,两点出为流。一点入为并,两点入为串。并入阻小,串入阻大。压出阻小,流出阻大。压稳压,流稳流。又如在三极管放大状态的判别上,我根据三极管放大状态时各级电位的特点总结出:发射结正偏,集电极反偏,各级电位顺着箭头愈来愈低。

  《电子线路》的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但是知识体系和内容又有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第一章晶体二极管和二极管整流电路与第八章直流稳压电源组合在一起,将第四章负反馈放大器与第六章正弦波振荡器组合在一起。

  第二步:计算a、b点电位Ua、Ub,或者计算开路电压Uab。可以运用解简单直流电路或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等。

  第三步:根据Ua、Ub或Uab进行判断,若二极管的正极电位高于负极电位则为导通,若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低于负极电位则为截止。

  第二步:计算a、b点电位Ua、Ub,或者计算开路电压Uab。可以运用解简单直流电路或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等。

  第三步:根据Ua、Ub或Uab进行判断,若稳压二极管的反向电压Uab>

  Uz(Uz稳压二极管稳压值),稳压二极管实现稳压作用,若稳压二极管的反向电-0.7V

  第二步:计算a、b点电位Ua、Ub,或者计算开路电压Uab。可以运用解简单直流电路或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等。

  第一步:确定同相端电位,运用虚断的概念和解直流电路的方法计算同相端电位。

  第二步:得出反相端电位,运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运用时虚短的概念:即U+=U-,得出反相端电位。

  第二步:在时钟脉冲CP上升沿或时钟脉冲CP下降沿同一时刻找出JK或T或D的值。

  第三步:根据触发器功能真值表及Q的初态值(或运用状态方程),确定脉冲作用后的Q值。

  总之,《电子线路》的知识是抽象的,学生难以掌握,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探索、总结,则《电子线路》的教学质量一定会获得预期效果。

  交流电路的RLC串联电路中,由于电压相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简单的电压加减运算,需采用相量图分析法。以电流为基本参考方向, 可得电路的相量图(如图1所示),近似数学的矢量图。运用数学矢量图的知识,对相量图进行分析、计算:电感与电容合称电抗,它们的两端电压之和为电抗端电压ux=ul+uc,数值上为Ux=UL―Uc,则电路的总电压u=uR+ux,运用相量叠加应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数学知识可得电路的总电压与各电压的相量关系(如图2所示)数值上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相量图简单表示为电压三角形 ,阻抗角φ=arctanUX/UR 。根据数学知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特点,将电压三角形各边除以相同的电流I(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可将电压三角形转变为阻抗三角形。根据图形性质与特点,可知阻抗、电阻与电抗的关系是 ,阻抗角也可通过φ=arctanX/R来求解。同理,将电压三角形各边乘以相同的电流I,可将电压三角形转变为功率三角形。根据图形性质与特点,可得知视在功率、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关系是 ,阻抗角也可通过电=arctanQ/P来求解。从上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可得: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形象地反映了RLC串联电路中的电压之间、阻抗之间、功率之间的运算式是相似的,这样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式及相关的计算。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在有些地方便于电工知识的推导和理解,如上面提到的交流电路的规律学习;而有些地方会增加一些困扰,如复杂直流电路的解法之一支路电流法必须通过列方程组、解方程组进行求解,且未知量的个数至少有三个。虽然考纲要求会解三条支路两个网孔的电路即可,但是中职学生就对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也是望而生畏,如果能够选择恰当的方法利用最简洁的过程求解便会避免繁杂的数学运算。若我们能针对复杂电路的共性特征总结出确定的方法和思路,会使难度大大的降低。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已知E和R求各支路电流时能列出下面的方程组:

  《电子电路基础》是电子电工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而其中放大电路的分析又是重中之重。不少学生认为这门课难学,难掌握,缺乏兴趣,学不好这门课,更谈不上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为顺应时代的要求,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以下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谈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法,主要还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所以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在电子电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和素质。。②

  《电子电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先从实际出发,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参与进来,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如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在制作时先不接三极管,门铃只能发出很小的响声,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介绍完了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之后,再让学生在电路中接上三极管,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增加了许多,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感性认识,提高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随时都能得到应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关键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③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电子电路学习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电子电路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放大电路是电子电路学习的重中之重。放大电路一般不是单一的直流电路或交流电路,而是交、直流共存一个电路中。放大电路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工作状态,有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要搞清其中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三极管是非线性元件,放大电路是非线性电路,电路定量的应用有局限性,在分析计算方法上,更多地采用估算法和图解分析法,具有近似性。

  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则应在熟悉教材、熟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确定。如在讲授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时,可对分压式偏置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进行类比,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交流信号来说,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置电路的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教师在详细讲解后,需要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重点的掌握。

  放大电路变化复杂,学生学习有较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要采取精讲和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关键的几个电路,教师要举一反三,由浅入深,由典型到一般电路知识,循序渐进地讲解。

  有些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工夫,多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例如,在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这一章中,很多学生对反馈的概念及反馈的形成感到模糊。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概念法。本章的概念多,且抽象不易理解,主要原因是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不一样。比如教材中“把反馈信号的全部或部分送到输入端”一句话,有些学生认为既然把全部信号反馈到输入端,那肯定没有输出,但实际上不是,主要是对“反馈”和“反馈信号”这两个概念不清楚。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反馈信号的特点,讲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上新课之前可采用提问、提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概念。事实证明,概念掌握越清楚,理解起来越容易。④

  (2)总结法。对反馈的判断历来是大多数学生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这样一套办法:反馈放大器多数是共发射极放大器,对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若反馈至发射极为串联反馈,若反馈到基极为并联反馈;从发射极向前级反馈为电流反馈,从集电极向前级反馈为电压反馈。这样,学生记忆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了什么内容,应该掌握什么内容,与前面章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电子电路基础》中的各种基本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通过总结,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能不断加深印象,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

  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子电路,需要教与学进行互动。这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例如,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和功率放大电路在教材的安排中,都是各自独立成一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知识点,学起来感到内容多、繁、难,但是,如果把这四个电路进行概括比较,就可得出“基本放大电路是基础,是核心知识,其它电路都是在这个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变化而来”这样一个关系。基本放大电路加负反馈网络组成负反馈放大器,两个放大电路之间加耦合器件组成多级放大器,基本放大电路加上选频及正反馈网络就组成正弦波振荡器等。学生自己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一目了然,学生就会感到不再难学,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放大电路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探究需要,灵活设计教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从而全面提高技工学校电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准。

  ④邵展图.电子电路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b体育

推荐新闻

关注b体育